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图书简介:
作者:严育洪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书号:9787518405084
定价:35.00元
编辑推荐
《“头疼”学生的是与非 2种常见行为的心理解密与教育对策》共列举2种常见行为,是一本孩子心理刻画和分析之书,一本教育原理描画和分解之书,能为你提供一定的心理分析技术和心理解密手段,借以找到学生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行为问题的密码。
内容简介
《"头疼"学生的是与非:12种常见行为的心理解密与教育对策》内容简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个教师成功与否,要看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看到了学生的需要,教师就成功了一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教师就成功了。面对那些常常让教师感到无路可走、无计可施的学生行为问题,教师首先要能够解密学生的心理,只有先看透学生的心理,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从而进一步发现教育对策。作为一名教师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头疼"学生的是与非:12种常见行为的心理解密与教育对策》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现象学这两方面的详尽指导,帮助教师练就火眼金睛,善于通过教育现象中的蛛丝马迹来分析和探究学生的心路历程,并依靠一些诸如生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技术手段来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我们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秘笈和教育的功夫秘技,才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之路上行走。
作者简介
严育洪,1970年生,中学教师,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无锡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锡山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副主任。已发表500多篇论文,其中7篇发表于《人民教育》。已出版24本专著,《课堂焦点:新课程教学九辩》被评为课程资源和江苏省社科成果,《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和《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被评为课程资源,《从学生那里学教书》入选中小学图书馆(室)书目,《这样教书不累人》被评为无锡市社科成果,并被马来西亚引进出版。参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编写,赴全国各地讲学数十次。
目录
No.1学生说谎的背后
(问题行为的A面)学生说谎,不是品德差,就是道德差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学生说谎,也有着值得珍视的积极因素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并非所有的谎言都会产生“恶果”
No.2学生偷窃行为的另一种可能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偷窃,不是“成心”,就是“成性”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偷窃,是一种不满心理的发泄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教师不能对孩子的“不满”而不满
No.3让学生的嫉妒变成合作双赢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嫉妒,不是心有“病”,就是性有“毒”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嫉妒,是一种促成合作双赢的动力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让孩子在良性嫉妒中成为“英雄”
No.4让学生的逞能闪烁自主的光芒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逞能,不是自满,就是自卑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逞能,或使“教学”向“学教”翻转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家长和教师也可以当一回“学生”
No.5学生的闹腾可能是孤独的呐喊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闹腾,不是淘气,就是怄气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闹腾,是发自内心孤独的呐喊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陪伴,送给孩子的礼物
No.6学生顽劣,改变在一念之间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顽劣,不是少温顺,就是少驯良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顽劣,改变在一念之间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让孩子养好宠物,也可以培养好人
No.7学生迟到,批评也可以“迟”到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迟到,不是无时间观念,就是无组织观念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迟到,是因为迷恋于兴趣爱好中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对迟到学生的批评,有时可以“迟”到
No.8让马虎的学生虎虎生威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马虎,不是认识问题,就是认知问题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马虎,问题出在教师身上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让孩子“不好意思”敷衍马虎
No.9学生起绰号真的是坏事吗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绰号,不是“龊”号,就是“拙”号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绰号,也可以成为美好的代名词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送孩子一个给力的“绰号”
No.10学生吃零食,不全是“零”食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零食,不是不健康,就是不卫生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零食,是对身心有益的营养品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爱吃甜食,或许吃出一个好孩子
No.11还学生“发呆”的时间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发呆,不是缺“主意”,就是缺“注意”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发呆,反而是全神贯注的好事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还孩子们“发呆”的时间
No.12学生的怪癖,也可以是“乖”癖
(问题行为的A面)认为孩子的怪癖,不是应治理,就是应治疗
(问题行为的B面)有时候,孩子的怪癖,其实并不怪
(问题行为的C面)拓展阅读:怪癖,也可以是“乖”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