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图书简介:
作者:丁如许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书号:9787567565838
定价:39.80元
编辑推荐
《大夏书系·魅力微班会》中特级教师丁如许精选60篇微班会课例,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倾情投入、深入研究、篇篇用心,多角度、多侧面演绎微班会的魅力。注重针对问题,细化解决方案,既是实践的成果,也是智慧的结晶,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丰富、有价值的微班会方案。品读妙文,启迪心扉,学习借鉴,变化运用,相信每位班主任老师的课堂将呈现新的魅力,其教育人生将走向新的精彩。
推荐文章
《新龟兔赛跑的故事》P009
《今天,你是吃瓜群众吗》P096
《回忆的相册》P144
内容简介
《大夏书系·魅力微班会》是特级教师丁如许及其团队开展班会课研究的*成果,在微时代的背景下,打造“魅力微班会”。立足于师生身边的事,根据社会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从全国各地精选60篇微班会课例,选题灵活,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了丰富、有价值的微班会方案。
作者简介
丁如许,著名中学特级教师。现任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丁如许工作室领衔人,并兼任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区、校班主任工作室导师。长期致力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和实践。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班主任》等报刊发表文章300多篇;出版有《打造魅力班会课》《魅力班会课(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班会课100问》《小学主题教育36课》《初中主题教育36课》《高中主题教育28课》《魅力班会课课堂实录精选》《给班主任的建议》《心灵的感受》《中学班会课》等专著、参编著作24部。丁如许“走遍中国”,应邀在全国340多个县市区讲学1000多场;《人民教育》《班主任》《教师报》《文汇报》《新华日报》《教育时报》《教师博览》等20多家报刊做过报道。
目录
序一在研究中成长/ 杨武 001
序二上出魅力微班会/ 丁如许 007
1. 请让我自己来 / 湖北·王林 001
2. 谁是我的小主人 / 云南·覃秀香 003
3. 她,就是我们的好榜样 / 重庆·王茜 006
4. 新龟兔赛跑的故事 / 浙江·游佳瑛 009
5. 未见真,勿轻言 / 陕西·赵姣 012
6. 用爱滋养心田 / 重庆·王茜 016
7. Say No / 云南·张卿慧 019
8. 窗边的小豆豆告诉我 / 湖北·金小正 022
9. 一张照片 / 重庆·黄竹阳 025
10. 地板上的修正贴 / 云南·许红英 028
11. 课间安全进行时 / 四川·林欢 030
12. 谁弄坏了饮水机 / 云南·钱泓谕 032
13. 谁赢了 / 云南·许红英 035
14. 同舟共济 / 山东·田希城 038
15. 今天我在家 / 重庆·黄竹阳 041
16. 三脱外衣 / 浙江·金蓓蕾 044
17. 我有三个爸爸和妈妈 / 浙江·李明莉 047
18. 小纸条的秘密 / 重庆·何林 050
19. 生命的印记 / 浙江·黄有珍053
20. 同学相处话分寸 / 湖北·曾凡琴 056
21. 鹬 / 浙江·刘志勇 059
22. 十秒拍手 / 上海·吴叶青 062
23. 合理归因,积极面对 / 陕西·杨兵 065
24. 收获习惯 / 上海·杨蓓蕾 069
25.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 浙江·梁黔苹 072
26. 学习一定有妙法 / 上海·许蓉蓉 075
27. 雾霾 / 陕西·肖改艳 078
28. 学给爸妈做次饭 / 上海·姚吴斌 081
29. 抓住时间去读书 / 上海·吴丰洪 084
30. 艰难的抉择 / 河北·刘玉华 087
31. 数据说“光盘” / 上海·徐祖秀 090
32. 手机的利与弊 / 上海·李静 093
33. 今天,你是吃瓜群众吗 / 四川·何丹 096
34. 撞人游戏 / 陕西·李善婷 099
35. 学会拒绝,快乐生活 / 陕西·杨兵 102
36. 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 湖北·周雪琦 105
37. 这群鸭子 / 上海·陆晓平 108
38. 黑暗中的体验 / 湖南·刘令军 111
39. 软吸管与硬土豆 / 上海·程琳莉 114
40. 抵抗网游的诱惑 / 重庆·陈涯 117
41. 人生努力更美好 / 浙江·于建国 120
42. 香樟苍翠,玉兰盛开 / 重庆·杨武 123
43. 爱的责任 / 广东·黎强 126
44. 小魔方 / 四川·何林忠 129
45. 座位与算盘 / 山西·贾巧珍 132
46. 两张纸币与一头大象的故事 / 山西·申志兵 135
47. 一滴水的幸福 / 陕西·李君 137
48. 突破思维的墙 / 山西·安铁宝 140
49. 回忆的相册 / 辽宁·沈艳 144
50. 生日的祝福 / 辽宁·胡丹 147
51. 微笑的力量 / 山西·史锦丽 149
52. 不要让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 / 四川·王星 152
53.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 河南·刘强 156
54. 段慧的演讲 / 山西·张钰彦 159
55. 杯子·回形针·订书针 / 重庆·杨武 162
56. 压力气球 / 重庆·马怀琼 165
57. 一块海绵 / 山东·李慧英 167
58. 重温颁奖词 / 陕西·刘艳 169
59. 品尝褚橙 / 河南·秦望 172
60. 再一次 / 四川·张媛媛 175序:教育从倾听开始 / 001
前言
序一在研究中成长——一个青年班主任的学习汇报
杨武[1]
2017年1月,丁如许老师给我发来短信,希望我能够为这本《魅力微班会》写一篇序,我非常惶恐,胆怯地回答丁老师:“我恐怕不能胜任。”丁老师说:“不要紧,你近几年成长很快,这本书中有你的文章,也有你工作室其他成员的文章,你们在班会课研究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故事,你把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就是一篇很好的序了。”
丁老师的鼓励,让我如释重负。我和丁老师,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丁老师对我,一直都是鼓励。
这几年来,我跟着丁老师学习如何上好班会课,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收获很多,其间的难忘瞬间,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
从广东飘来的邮件
2016年4月23日下午4点45分,我收到一封邮件,内容如下:
杨武老师:
您好!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一个月前,您给我班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班会课,我班很多学生居然开始阅读了,有一部分学生还给班上的同学推荐书,并写了一些推荐语,现在发给您,请您过目。谢谢您给我的学生带来了那节精彩的班会课,我相信,很多学生会因为这节课而爱上阅读。
罗定邦中学高一(3)班黄敏芳
2016年4月23日
收到这封邮件,我很惊讶,也有些许自豪。
惊讶的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买了书,写了好书推荐语;惊讶的是那位班主任听取了我的建议,以那节班会课为契机,与学生一起过了一个真正的“世界读书日”;自豪的是班会课的德育功能又一次得到了彰显。
事情是这样的:
2016年3月21日,我应德育报社学术交流与培训中心邀请,前往广东佛山顺德参加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研讨会,借班上了一节以“阅读”为话题的主题班会课。
当时,主办方特意从罗定邦中学借来了一个高中班。学生们和我在课堂上的互动非常精彩,很多学生完全融入了课堂。
课后,罗定邦中学校长在交流发言时说,他没有想到这个班的学生在这堂班会课中表现得如此精彩,因为这是高中文理分科后,组建不到一个月的理科班。他当场表态,把我课上推荐的八本书给这个班送五套。我非常高兴,我相信,校长对这个班的赠书一定会镌刻在他们的心里,也一定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接下来的互动交流中,很多老师都为这堂课点赞。
我知道,这堂课的背后,有丁老师与我多次交流并修改教案的影子。丁老师还特意从上海来云阳听这节课,从课的总体设计到细节处理,包括课件的制作,都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建议。
丁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对班会课教案的每一个细节都会认真推敲。在跟着丁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也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同时,更加明白做一件事情或者写一篇文章,如果多倾注一些心思,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篇合格的教案
2013年3月,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丁如许工作室正式成立,我非常荣幸地成为丁老师的弟子。当然,能够成为丁老师的弟子,既是一份难得的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我深知,作为丁老师的弟子,必须得真正地学习,真正地努力,真正地成长,才能够对得起拜师仪式上那虔诚的三鞠躬和一颗虔诚求学的心。
2013年11月16日,丁老师主编的《初中主题教育36课》一书首发仪式借全国第3届中小学班会课现场研讨会在江苏常州举行,我的班会课教案《男生女生》收录在了这本书里。当很多朋友向我道喜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篇合格的班会课教案,也是一篇来之不易的教案。为了写好这篇教案,我和丁老师通过许多次电话,发过许多次邮件,在上海重庆两地飞来飞去的短信记不清有多少条,丁老师给我提出的建议以及几份修改稿我一直保存在电脑里,因为我明白,这是老师对学生的鞭策,也是长者对晚辈的关爱。后来,我又根据定稿在不同的班级试讲,然后根据上课的情况,逐步完善,以达到真正的示范作用,也便于全国各地的班主任参考和借鉴。当这一切结束以后,我更加深刻地明白:真正的成长,没有捷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收获
原以为,跟着丁老师学习,就只学一些关于班主任管理、班会课设计等专业性的知识,没有想到,和丁老师接触的这些日子里,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很多其他东西,有一点出乎意料,当然,我深知这也在情理之中。
参加集团工作室学习,丁老师常跟我们说,他喜欢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就是:“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丁老师还对“研究”说文解字,“研”,即要有开石的精神,勇往直前;“究”,即要有九九(久久)的定力,心无旁骛,沉迷其中。丁老师将推进、提高我们的研究力作为工作室研修的重点。
丁老师认为提高研究力,必须提高阅读力,要开展读书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引领成长;提高研究力,必须提高思维力,要开展会诊活动,聚焦身边,关注难题,破解密码,思考发展;提高研究力,必须提高写作力,要开展写作训练,读书分享,案例撰写,教案编制,总结交流。抓住阅读力、思维力、写作力三个点,重点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认真研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观察思考一个问题,完成一篇工作案例;仔细打磨一节班会课,编制一篇班会课教案。
在丁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真完成“三个一”的作业。每个月,丁老师都会在百忙之中为我们上两次视频课,或许很多人都会认为大师在很多时候都会姗姗来迟,而丁老师却从不这样。他每次都会早早地坐在视频的那头,等着云阳、广元、平阳、瑞安四地学生的出现,这是老师的风范,当然也是我必须学习的一个方面。“身教言传”,丁老师已经给我作了示范。
“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们常常教育学生的言语,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却做不好。每次视频课,我们几个学生都会分享彼此的案例、教案等,分享结束后,丁老师就会对我们的案例、教案等一一进行点评。每次点评,丁老师不但关注了我们文章的素材、观点、思路、结构等,还关注到了我们文章的标点。我们很多人写文章,分项列举的时候,都习惯性地在数字“1”“2”“3”后面加“、”,而丁老师纠正了我们的错误用法,他常常会提醒我们,在分项列举的时候,数字“1”“2”“3”后面应该用“.”,而不是“、”。我窃喜,这看似不经意的提醒,却带给了我沉思,一个小小的标点,诠释了做研究的哲理——严谨、细致、深入。
班会的“微时代”
2015年下半年,我们在研讨学习时,丁老师提出了“微班会”的主张,因为很多班主任觉得传统的主题班会课时间太长,准备起来很耗时。当时,丁老师说:“我们已进入微时代,我们的班会课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加强‘微班会’的研究,用一个故事、一个案例、一个游戏、一段视频等来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说明一个道理。”
后来,我们在丁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尝试上好微班会,在这个过程中,丁老师依旧不断地为我们提供金点子,对我们进行指导,果然收到很好的效果。
2016年12月,丁老师主编《魅力微班会》的征稿函正式发出,向全国各地的班主任征稿。同时,一个关于微班会研究的“魅力微班会研究群”也组建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班主任在群里面探讨,
“微班会在什么场合上?”“如何上好微班会?”“微班会有哪些基本特点?”……一连串的问题在群里出现、被探讨、被解决。
丁老师的这本《魅力微班会》,给全国各地的班主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集思广益,各展其才。我们工作室的成员也积极备课、上课,然后根据自己上课的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形成可以分享的教育故事,希望能够得到全国各地的班主任的认可,供参考和借鉴。
当然,这个过程中,丁老师不知道又耗费了多少心血,为我们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字斟句酌地修改。我常想,我们工作室才这么几篇文章就耽搁了丁老师这么多时间,而全国各地那么多文章发到他的邮箱,初选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基本定稿后,还得与作者不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这又是一个复杂而且烧脑的工程啊!在这里,我想代表我工作室的全体成员真诚地向丁老师道一声:“谢谢您!”
学不可以已
近几年,我的一些关于班级管理、关于班会课、关于班主任阅读的文章在《中国教师报》《德育报》《班主任之友》《思想理论教育》等报刊上陆续发表,我也应邀到上海、贵州、四川、浙江、广东等地去作讲座或者上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和有思想的编辑,和他们的交流讨论,是我学习的一个又一个起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的幸福,可以沉浸一辈子,而有的幸福,在享受片刻后,应该将其静静地珍藏。如果说我这几年的学习算是合格的话,也只能代表着这几年,学习的路还很长,我不能拿着一张临时合格证去应对我以后的学习之路,难道不是吗?
2000多年前,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的,在研究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研究,我想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所有的班主任。
是为序。
2017年2月14日书于磐石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