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图书简介:
作者:成尚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9月
定价:568元
书号:9787567577701
编辑推荐:
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首次结集出版 几十年的教育智慧,厚积薄发的诚意之作 经典套装,收藏、馈赠皆可
《大夏书系·成尚荣教育文丛(套装共9册)》努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既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有可行的实践性,用感性的方式表达理念和理性,力图和读者对话,可亲、可读、可悟。作者认为,“我会去丰富自己的人生坐标,在更大的坐标上,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而这套文丛的更高价值在于,启发人们构建自己人生发展的更大坐标,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内容简介:
《大夏书系·成尚荣教育文丛(套装共9册)》通过儿童立场、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流派、语文、教学、道德等9个方面,对成老师几十年的教育思考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希望能拓宽广大教师、校长、教育科研者的视野,在多样性的认知与比较中,从不同的侧面观察、认识问题,从而更全面、更深入。故事是自己创造的,故事让时间人格化,也提供了一个可分享的世界。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站在儿童立场上,教育彰显出道德这一目的,课程透镜透射出精神光彩,教学律令成为文化自觉,语文有了万千气象,名师基质得以开发,教学风格、教学流派得以生长,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成为时代新人,于是教育人生走向了自由境界。
单本介绍:
《儿童立场》
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是教育的基本立场,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儿童本身与教师视角,阐释了作者的儿童观。
《名师基质》
何谓教师发展的内在力量?名师成长有没有基本的共同特质?本书旨在寻找名师基质,破译名师成长的密码,总结名师成长的规律,推动教师更好地成长。
《定义语文》
定义语文不仅是界定语文,更重要的是阐释语文、诠释语文,这是一个文化理解过程。理解语文的课程性质、阐发语文的文化意蕴、明晰语文的文化使命,这正是本书所探寻的。
中国教育报2017年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语文气象》
作者深刻剖析了斯霞、李吉林、窦桂梅、王崧舟、闫学、孙双金、薛法根等29位语文名师的成长秘诀、教学主张,绘制了一幅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地图。
《课程透视》
课程可比喻为一组组透镜,能够折射出各种课程理念。课程透镜究竟应当折射出什么样的课程观?应当聚焦在什么问题上?在书中,作者描绘了基于实践与教育发展要求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操作导图。
《教学律令》
教学有没有基本稳定的东西可以依循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本书从课程改革、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等方面,探讨了教学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基本节奏,重在揭示教学中基本稳定的可依循的“律令”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化教学律令。
《高目的》
道德是人类的目的,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的事业。本书围绕基础教育中的这一核心问题,分别从理论、源头、课程、实践等角度展开,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具象化,让理论可感知、让实践可操作,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途径。
《流派观察》
课程改革深化的今天,教学流派研究不能缺席。作者以苏派教育为代表,分析了教学流派研究的实质是关于人的研究,目的是促进名师、教育家在文化自觉中寻找到“成长自觉”,在成长中突破。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国际教育的共同主题。本书既有理论高度——详述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本质要义、核心命义、根基性,又有实践展示——优秀学校和教师努力探索核心素养在课程和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旨在“植根中华优秀文化土壤,用智慧的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成尚荣,1941年12月生,南通人。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做过小学语文教师,担任过小学校长,省教育厅处长、主任,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江苏教育研究》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第七届国家督学。现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顾问。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儿童文化、教师发展。
目录:
《儿童立场》
自序 在 大的坐标上讲述自己的故事
写在前面 儿童立场:情感与思维的沸腾
核心观点 儿童研究视角的坚守、调整与发展走向
辑 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
教育的大智慧
儿童研究是大学问、真学问
寻找教育的主题
小学不小:人生的透镜
儿童告诉我们教育的起点
儿童的表情与教育的完整
儿童让你拥有儿童视角
藏在故事里的教育智慧
第二辑 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
儿童研究:教师的“ 专业”
教研:教师前行的罗盘
故事中的儿童立场
从关注学生现实性走向开发可能性
尝试教育的前在理论
在《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的背后
美丽如初的约定
在亲历中应和儿童成长的节拍
小天鹅:艺术教育的 与飞翔
让思维在对话中闪光
那不敲响的钟声……
第三辑 可能性的召唤
伟大的发现与教育的伟大
可能性的召唤
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
当教室里飞来哲学鸟的时候——儿童哲学几个问题的厘清
儿童文学生活:对童年恐慌的抵挡与驱赶
让学生成为种诗的人——《爱的教育》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积极的自然状态:儿童阅读境界的追求
伊莎贝拉,教育的名字和牌子
教育视界里的儿童学习
第四辑 心灵的谷仓与那口藏着的水井
我没有困惑,只有快乐
孩子,我对你说
等待:是艺术也是科学
重寻小学低年级的“偶像”
当学生拿到新课本的时候
教室,出错的地方
学校如何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不布置家庭作业,行吗
让学生对教材来一点“指手画脚”
童心:游戏,创造与幸福
智慧来自儿童
智慧:真正了解你的孩子
母校给我的文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