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心理健康用书
心理治疗(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图书简介:

作者:赵旭东,张亚林,

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76006902

定价:98元

编辑推荐:

我国当今心理治疗的集结号!

心理治疗师不是匠人,不能刻板;当然也不是巫师,不可无迹可寻、信马由缰。他应综合利用患者带来的信息以及动力,让其发生积极的改变。因此必须量体裁衣,一人一方。如果你能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发现疑问并饶有兴趣,且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如果你不是死磕“科学规则”、按图索骥、削足适履、因噎废食,而是穷究于心理的复杂与多变;如果你既有科学的思维又有艺术的感悟且钟情于不断实践、不断修正,*终你将成为心理治疗的大家。

《心理治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概述,论述心理治疗国内、国际的现状,生物学、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编是心理治疗的流派与方法,包括经典心理治疗、中国特色心理治疗,及其他各种心理治疗。下编是心理治疗的临床应用。对于各章节的结构编排,强调形式服从内容,不搞削足适履,不求千篇一律;有话篇幅不限,无话惜墨如金。如此别具一格,编者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具,均维系于本书的作者多是大家。不同于一般写书人的东拼西凑,他们的文字或许是几十年甚至终生研究的结晶。编者希望原汁原味原生态地呈献给读者。

内容简介:

不论是理论架构还是操作技术,心理治疗总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每一种心理治疗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可能适用于特定的社会人群。没有哪一种心理疗法能包打天下,能单独地应对这错综复杂的世界,能单独地解决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是一项科学的艺术,要倾注毕生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否定和肯定,不断地摒弃和积累。心理过程变化多端,再多的经验与再好的悟性都有用武之地。有时貌似不同却殊途同归,有时表现相似却结局各异。时而显示科学的规律,时而似有艺术的变幻。

《心理治疗》兼容并蓄,试图包罗中国万象、世界万象。聪明的读者自会各取所需,从不同的治疗流派中寻求到有利健康的“精神活性物质”。没有门户之见,脚踏实地地进行心理治疗的人也许能体会到: 真正影响疗效的*后恐怕只是患者的人格特征和医者的人格魅力,剩下的都是形式、招牌和包装。本书的编写吹响了我国当今心理治疗的集结号,旨在反映我国心理治疗领域的历史积淀、当代创新、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不仅展现了近年来心理治疗的国际前沿与发展趋势,更着重展示和集成了中国学者在心理治疗领域的成果和贡献。

作者简介:

赵旭东,云南曲靖人。先后就读于昆明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别获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精神医学、哲学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精神科主任医师。

长期致力于心理治疗引进及规范化发展。出版中、英、德文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二、三等科技奖7项,培养硕士、博士生60余名。主持制定国家卫生部《心理治疗规范》《临床心理科设置标准》等技术规范、法规文件。

兼任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国际心理治疗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张亚林,湖南张家界人,医学博士,曾留学美国加州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湘雅名医,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主持制定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技术操作规范;领衔国家教学团队、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精神病学》和研究生教材《高级精神病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徐特立教育奖、宝钢教育基金全国优秀教师特等奖,被树立为湖南省师德标兵。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CMB等课题,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著作50多本,培养硕、博士54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评审专家、国家三大科技奖评审专家、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顾问。

目录:

前言

上编  心理治疗概述

1  心理治疗的现状

1.1  国内心理治疗现状

1.2  国际心理治疗现状

1.3  心理治疗发展趋势

2  心理治疗与人文社会科学

2.1  心理治疗的学科属性

2.2  心理治疗与哲学

2.3  心理治疗与文化

3  心理治疗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3.1  概述

3.2  心理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3.3  神经可塑性: 大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心理治疗对大脑影响的可能机制

3.4  结论

4  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

4.1  心理治疗的理论研究

4.2  心理治疗的实验研究

4.3  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

5  中医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5.1  中医心理学的诞生与形成

5.2  中医心理学的快速发展

中编  心理治疗的流派与方法

6  主流的心理治疗

6.1  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

6.2  行为疗法

6.3  认知疗法

6.4  系统及家庭婚姻疗法

7  中国及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治疗

7.1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7.2  移空技术

7.3  钟氏领悟疗法

7.4  心理疏导疗法

7.5  主客观分析疗法

7.6  佛学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附录: 移空技术记录纸

8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8.1  森田疗法与森田式心理疗法

8.2  正念疗法

8.3  接纳承诺疗法

8.4  表达性艺术治疗

8.5  格式塔疗法

8.6  焦点解决治疗

8.7  团体心理治疗

8.8  基于电话、网络的心理咨询

下编  心理治疗的临床运用

9  儿童人际创伤的治疗干预

9.1  儿童性侵犯:“家庭为本”关系取向治疗模式

9.2  家庭养育逆境相关心理创伤的治疗

10  儿童青少年期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10.1  概述

10.2  儿童心理治疗发展简史

10.3  儿童心理治疗的特点、原则及家长的作用

10.4  儿童心理治疗的基本步骤和选择及影响因素

10.5  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常用方法

10.6  常见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

11  精神病性障碍的早早期心理社会干预

11.1  精神病的早早期识别

11.2  精神病的早早期社会心理干预

12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12.1  精神分裂症CBT发展历史

12.2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循证医学证据

12.3  CBT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理解

12.4  精神分裂症CBT的总体安排

12.5  精神分裂症CBT的主要技术

12.6  精神分裂症CBT与其他心理治疗

12.7  精神分裂症CBT的局限性及发展方向

13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心理治疗

13.1  引言

13.2  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13.3  早期表现及临床特征

13.4  躯体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13.5  心理治疗

13.6  小结

14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的心理治疗

14.1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流行状况

14.2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成因

14.3  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滥用和依赖的心理行为理论

14.4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的行为治疗

14.5  物质滥用心理行为治疗的发展

14.6  我国心理治疗在治疗精神活性物质滥用者中的现状

14.7  面临的挑战

14.8  建议

15  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15.1  人格及人格障碍的定义

15.2  人格障碍的临床意义

15.3  人格障碍的治疗

15.4  不同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治疗

16  心身性障碍的心理治疗

16.1  引言

16.2  心身性障碍的概述

16.3  心身性障碍的心理治疗实践

16.4  心身性障碍心理治疗中尚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7  婚姻与性治疗

17.1  婚姻与性治疗的概念

17.2  婚姻与性治疗的治疗原则

17.3  性治疗的理论与模式

17.4  婚姻与性治疗的研究方法

17.5  婚姻与性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7.6  婚姻与性治疗的主要技术

17.7  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学

17.8  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18  家庭暴力的系统综合干预

18.1  家庭暴力概述

18.2  家庭暴力的干预

19  家庭暴力的心理干预

19.1  家庭暴力的定义

19.2  家庭暴力的流行学数据

19.3  家庭暴力的发生因素

19.4  施暴者与受虐者的社会心理学特征

19.5  夫妻暴力心理治疗的主要理论

19.6  家庭暴力的危机干预

19.7  家庭暴力“三结合”心理干预模式

19.8  针对新婚夫妻暴力“两教育三训练”干预

19.9  有儿童虐待史抑郁症患者的针对性“3R”心理治疗

19.10  家庭暴力的异质性团体心理干预

附录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相关的内容

附录2  《心理治疗规范》(2013年版)

附录3  关于国外及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服务管理现状的报告

附录4  心理治疗的中国故事: 精神科医生的见闻和人类学家的观察

媒体评论

本书由赵旭东、张亚林两位教授主持编写。二人均是精神科医生出身,一个致力于将在德国所学的系统家庭治疗应用到中国并使之适用于中国;一个提出了以中国的道家思想为指导的道家心理治疗方法。二者的合作,使本书颇具特色:一是选题广泛,既介绍了国外主流治疗学派的内容,也包括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探索,是中外多种治疗方法的集合;二是本书的作者,以精神科医生居多,是心理治疗领域中精神科和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员的集合;三是应用部分重视实用,一些撰写者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心理治疗专业人员在特定的领域中实践经验的集合。本书内容较多,各章节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介绍较宽泛,有的则具体详尽。有些内容类似专业手册,读者在阅读中应有所选择,有所思考,从中发现自己所需的宝藏。

——钱铭怡  北京大学教授

联系方式

  1. 李老师:17532028959
  2. 刘老师:17330255908
  3.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4.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版权 © 河北博苑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遨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