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本书卖点:本书根据《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教基〔2017〕9号)内容要求编写。
内容简介
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的管理十分重要。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是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管理关系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校管理是指为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学校管理者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理,通过有机的组织机构,采用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组织各种活动。它一般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征。
学校管理的系统性表现在既要重视学校体系,又要重视体系中的学校。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既要保障教育公平、学生的平等权益,还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还要引领教师专业进步;既要营造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还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所以说,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仅如此,学校管理不只是学校自身内部管理的事情,还要协调学校与外部的各种关系,国家、社会、家庭都会对学校管理产生影响,管理学校还需要在国家、社会、民族和新时代的大背景、大系统中不断探索。
学校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学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比如,学校组织方面的群体动力学、决策制定理论、开放系统理论等,学校文化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仪式与庆典、多元文化工作场等理论,组织领导方面的领导者特质理论、赫西-布兰查德理论等,学校战略规划方面的系统规划、任务分析、功能分析等理论。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学校管理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值得依靠的坚实基础,能够让我们去分析和纠正现实中的种种错误,解决学校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学校、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管理的实践性表现在学校在管理活动中重视过程,强调问题解决。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有一句名言:“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一所学校,即便有再远大的目标、再完美的规划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这就像一所学校拥有先进的课程理念,却不能很好地实践一样;学校管理的一切认知来源于学校管理实践,认清现实靠实践,解决问题同样靠实践,而学校管理就是一门解决学校发展现实问题的“临床医学”。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将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在总结各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该标准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义务教育学校治理的重要依据。学习、研究和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有助于全面改进和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助于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有助于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者学习和理解《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重庆市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学博士徐宁与中国教科院李正福博士共同带领重庆、深圳、烟台和北京的学校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合作编写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案例式解读》。这本“案例式解读”恰逢其时,又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精选内容,对标准的6项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和88条具体内容进行了优选。
二是解读较深刻,对其中的政策依据、理论支撑、操作要点等做出了清晰的说明,有助于读者理解每条标准为什么提出、有什么要求、如何落实。
三是案例针对性较强、启发性大、来源广泛,既有东部发达地区的优秀学校,又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学校;既有初中,也有小学,还有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案例式解读”不仅严格把握政策,还介绍了一些学校管理的有益探索,包括国外中小学的典型管理经验,引导读者学习、研究、思考。
鉴于此,本书值得广大基础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研读,定将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主编,徐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学博士,中学高级教师,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工委书记。承担多项重庆市重点课题,参与国家、教育部多项课题,发表多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和参编多本著作。
★ 目录 ★
第一章 保障学生平等权益
第一节 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
第二节 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
第三节 满足需要关注学生需求
第二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节 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第二节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节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四节 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第五节 培养学生生活本领
第三章 引领教师专业进步
第一节 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节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第三节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第四章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第一节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第二节 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
第三节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第四节 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
第五章 营造和谐美丽环境
第一节 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
第二节 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
第三节 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
第四节 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第六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第一节 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
第二节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第三节 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