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核心成果
全面展现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改革经验
顾明远、成尚荣作序推荐
出 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定 价:79.80元
I S B N : 9787519113599
名家推荐
以“成志教育”为主线和核心,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了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宝贵的立德树人经验。通过推行成志教育,学校主动、自觉又富有创造性地实现了立德树人在小学阶段的扎实落地,这是小学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可贵探索。
顾明远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成志教育是一棵文化大树,无志无以成学,它深植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它承续着清华的文化血脉;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会创造,它又顺应着时代和未来的召唤。
成尚荣 / 国家督学,曾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核心成果。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校长及其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进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以真实的实践、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为支撑,从“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1+X 课程”、主题课程群、儿童内生机制、“过程数据+关键事件+榜样引领”的特色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全面展现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改革经验。
目 录
序一 成志教育创造立德树人鲜活经验 / 顾明远
序二 成志教育,儿童发展的价值坐标与行动方案 / 成尚荣
前言 伟大时代呼唤成志精神 / 窦桂梅
第一章: 总述: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一)在小学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哪些路径
(二)如何在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具体方法、路径
(三)如何把学校经验提升为具有普遍价值的育人模式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过程
(二)方法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成志教育理论:内涵与基本特征、目标及儿童化表达
(二)成志教育路径:学段三进阶、“1+X 课程”及主题课程群
(三)成志教育机制:儿童内生机制与教师激励机制
(四)成志教育评价:过程数据 + 关键事件 + 榜样引领
四、效果与反思
(一)成志少年意志力强,富有责任担当,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敬业、博爱、儒雅,成为学生的审美榜样
(三)形成成志教育集群,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
(四)成志教育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提供了立德树人的实践样本
第二章:成志教育路径:“启程-知行-修远”学段三进阶
一、学段三进阶是教育进阶的新探索
(一)学段三进阶的实践基础
(二)学段三进阶的内涵
(三)学段三进阶的意义:从教学进阶到教育进阶的跨越
二、学段三进阶的主渠道
(一)启程课程,呵护兴趣 ——尊重天资与性情
(二)知行课程,培养乐趣 ——聚焦意志与行动
(三)修远课程,激励志趣 —— 指向理想与抱负
三、仪式活动让学生看到进阶的台阶
四、以空间环境促进三进阶
(一)启程楼里的中国灵魂
(二)知行楼里的国际视野
(三)修远楼里的责任担当
五、学段三进阶的管理模式
六、学段三进阶的现实意义
原始档案一:启程课程方案
原始档案二:知行课程方案
原始档案三:修远课程方案
第三章 成志教育路径:“1+X 课程”学科培育
一、构建“1+X 课程”体系
(一)确定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构建基于学生素养发展的“1+X 课程”
(三)形成五大精品课程
二、全学科主题课堂培育
(一)课堂价值追求 ——“四性”
(二)课堂动力系统 ——“四推动”
(三)课堂动态结构 ——“三环节”
(四)课堂组织形式 —— 小组化学习与个体化学习
(五)课堂保障载体 —— 两个资源包
原始档案一:清华附小一日蹲班观察表
原始档案二:学科质量目标指南(以语文为例)
原始档案三:学科乐学手册(以数学、英语为例)
第四章 成志教育路径:“1+X 课程”活动涵育
一、全体验活动涵育校本化六大主题教育目标
(一)活动涵育的内涵
(二)活动涵育的目标
二、全体验活动涵育的操作载体及流程
(一)活动涵育的操作载体
(二)活动涵育的操作流程
三、全体验活动涵育的实践形式
(一)文化考察式主题实践活动
(二)公益服务式主题实践活动
(三)创意创新式主题实践活动
(四)情境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
原始档案一:文化考察式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原始档案二:公益服务式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原始档案三:创意创新式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原始档案四:情境体验式主题实践活动方案
第五章 成志教育路径:主题课程群构建
一、主题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以成志为价值追求,以核心素养为准绳
二、主题课程群的基本原则:价值体认、贯通整合、动态生成
(一)以价值体认为核心
(二)以贯通整合为主要方式
(三)以动态生成为学习样态
三、主题课程群的实施路径:教材生发、年度开发
(一)主题单元教学
(二)年度主题课程群
四、主题课程群的实践
(一)由教材单元生发:主题单元教学实践
(二)年度经典开发:年度主题课程群实践
原始档案一:学科主题单元教学实践案例
原始档案二:苏轼年度主题课程群实践操作方案
原始档案三:苏轼年度主题课程群设计方案
第六章 成志教育机制:儿童内生机制与教师激励机制
一、儿童内生机制
(一)儿童内生机制的出发点
(二)以价值认同激活儿童内生发展
(三)让学生自创、自选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
二、创建教师激励机制
(一)愿景领导
(二)推行教师长效养成机制
(三)以未来为导向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原始档案一:学生参与建设并自觉认同的学校文化符号
原始档案二:学生自编《成志少年养成三字口诀歌》
原始档案三:学生提案履责举例
第七章 成志教育评价:过程数据 + 关键事件 + 榜样引领
一、学生评价的新挑战与新可能
(一)学生的差异性要求学校提供精准化服务
(二)“互联网+”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持
(三)学段三进阶需要动态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二、学生评价的特点
(一)综合评价学生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过程数据为依据,提出改进建议
(三)评价维度多元化,评价结果多样化
(四)让每个学生成为他人的榜样
三、学生评价的典型载体
(一)“数智化”学生发展水平分析评价系统
(二)成长记录 APP 平台
原始档案一:《成志教育 照耀一生 —— 来自清华附小 2017 届毕业生的6 年成长报
告》(节选)
原始档案二: 清华附小“卓越、榜样、专项之星学生评奖标准
序一
成志教育创造立德树人鲜活经验 /顾明远
以“成志教育”为主线和核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进行了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宝贵的立德树人经验。通过推行成志教育,学校主动、自觉又富有创造性地实现了立德树人在小学阶段的扎实落地,这是小学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可贵探索。
成志教育在实践中产生了多种新颖有效的育人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物化成果,丰富了小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学校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建立了立德树人效果评价机制并积累了一系列办法,如“过程数据 + 关键事件 + 榜样引领”的立体式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实践成志教育的过程中,清华附小的办学实力、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队伍素质获得了全面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办学成果。希望基础教育界能有更多像成志教育这样的探索和实践,也希望成志教育的经验辐射出去,为更多学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借鉴范本。
(顾明远,国家教育咨询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序二
成志教育,儿童发展的价值坐标与行动方案/成尚荣
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和根本任务。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我们应当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还应当有紧迫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遵循这一方向,在学校里落实立德树人,尤其是如何从儿童的需求和特点出发,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实现。这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重大课题。值得注意的是,清华附小旗帜鲜明,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深入实践,对这一课题给出了积极而又成功的应答,寻找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方式,构建了成志教育系统育人模式。这是清华附小又一重大进步和重要贡献。正是在这一根本问题上,清华附小引领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并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与世界进行了深度对话。
成志教育是一棵文化大树,无志无以成学,它深植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它承续着清华的文化血脉;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会创造,它又顺应着时代和未来的召唤。成志教育披着历史的风云,又沐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阳光。历史的纵深感、清华的文化厚重感、时代的使命感,汇聚为成志教育坚定的方向感。方向感是一种确定性,方向感又与获得感紧密相连。成志教育,这一儿童发展的价值坐标与行动方案,犹如当今的《少年中国说》。清华附小的行动,都在立德树人的实现方式中,都在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完善中。我们应为之感到欢欣并认真学习,因为历史只眷顾坚定的奋进者与踏实的建设者,因为时代需要有创新思维的开拓者和创造者。
(成尚荣,国家督学,曾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伟大时代呼唤成志精神 /窦桂梅
“推故而别致其新”,让我们一起徐徐展开中国面向未来的行军图。
如果没有过去的历史积淀与当下的思考,我们的未来行走有可能时时会面对歧路而不知所之。1915 年秋,清华附小的前身成志学校在时任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的关怀下得以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1915 年,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5 年,《青年杂志》创刊,扛起“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回首历史,我们强烈感受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成志学校将“人无志则不立”的个人之志与复兴家国的报国之志连接起来。尤其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成志学校随大学西迁云南,仍不忘初心,形成了“刚毅坚卓”之精神。
那么,成志学校的历史究竟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成志精神告诉我们,永远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建设大业中,在国家的大局下思考与建构,在民族的大局下实践与行走。立德树人的要求促使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在全球视野下,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实现个人之志与报国之志的统一。
因此,成志教育的提出与实践,富有时代意义。
未来我们要继续紧贴地面行走,不忘初心,坚守一线,埋头实践,不故步自封,敢于前行并矢志不渝。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用心办学。一句话:遵循儿童兴趣,依据小学教育规律,为中华之崛起育人,继续塑造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成志少年的“中国气质”。 伟大时代呼唤成志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成志榜样引领。我们要从前行者那里汲取更多的精神养料,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开启我们教育事业的新时代。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