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李老师:17532028959

刘老师:17330255908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好书推荐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

教育大咖魏书生、袁浩联袂推荐

《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最美江苏教育人”

戎敏新著《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

十里春风,邀您邂逅一场最美的相遇

基本信息

编著者:戎敏

  号:ISBN9787305179488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价:30.00元

编辑推荐

 

《班主任》杂志封面人物

“最美江苏教育人”

“泰州市教育大阅读导师”

“感动靖江教育十大年度人物”

……

——她是戎敏,小学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从教二十年,她写下10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记录300多个儿童的成长故事。

——在她的教育世界里,劳累、琐碎和抱怨永远只是附属品。

——她从不让孩子们被动等待,总会选择主动“出击”。

——她把教室变成书的海洋,让学生爱上读书,丰厚了每个孩子的底蕴。

——她从孩子们的全世界经过,用自己的人生,在孩子们的人生中留下深刻而美丽的烙印。

——她说,“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而那个城市、那所学校、那间教室、那个课堂,以及那些学生,也反馈了同样的美好,回报了更温暖的善意。

——她在这本书里,等待志同道合的教育人,同赏白天繁华盛开,夜晚繁星漫天。

——她是戎敏,她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

 

内容推荐

 

乐在教书育人中。

——魏书生 当代著名教育家

 

戎敏老师是勤奋耕耘的实践者、开拓创新的研究者、年轻教师成长的引领者。

——袁浩 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指导专家、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戎敏老师谋求专业发展,和孩子一起成长。她做了一件很体面的事情。我们不能在全世界用力,但我们可以在一个课堂上尽力;我们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造课堂。每一个课堂都尽力而为了,世界其实就被改变了。

——祁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第一部分  这座城市,一部鲜活迷人的教材

这一座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安定太平,襟江近海,因此取名为靖江。她,就是我的教育情结。

他们告诉我,这样当老师

那些老师应有的姿态

教师需有自我认同之心

我们还有诗和远方

 

第二部分  这方校园,总是拥有无限的可能

我心自由,才能突破有形或无形的藩篱,这方校园,才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校园最美的地方

有朋来,不亦乐乎

教室之外,自有天地

 

第三部分  这间教室,私人订制的最温馨的家

一切,都要从这间教室开始。

在最美的教室读书

做这间教室的主人

让教室多一些“约定”

成全这里的美好

 

第四部分  这群学生,我们都是彼此眼中的美好

或许我天生就是“孩子王”,跟孩子特别有缘。

信任是最好的教育

伸出的手别急着收回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

行动比说教更管用

笔尖的力量

 

第五部分  这个课堂,在最快乐的地方做最快乐的事

这个课堂,只是我和我的学生的,哦,还有文本里的那些主人公……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把课堂变得简单一些

有故事,才有“情结”

 

第六部分  这份情怀,一个一辈子的约定

二十多年前,做一个好老师,是我的愿望。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做一个好老师,仍然是我的愿望。

阅读,一场不悔的邂逅

写作,一生最美的相约

“凤凰”,很高兴遇见你

 

 

精彩书摘

 

一个态度:“乐呵呵”地当老师

小的时候,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一直寄居在农村的外婆家。

舅舅是一位老师,打从记事起,我每天就和舅舅一块儿上学,一块儿回家。日子长了,舅舅的教师生活和工作状态,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渐渐树立了三个印象——

第一,当老师的舅舅整天乐呵呵的,很少看到他有大发雷霆的时候;

第二,放学的时候,舅舅常常叫我等五分钟和他一起回家,可每次他说的五分钟都比二十分钟还要长;

第三,在村子里,舅舅特别受人尊重,经常有人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平时只要一提到“施老师”(舅舅姓施),别人都会翘起大拇指,我总是跟舅舅在一起,所以大家对我也特别好。

于是,想要像舅舅一样当“乐呵呵”的教师这个愿望,开始一天比一天地根深蒂固。

中学毕业填志愿的时候,在“中专(中师)”这一栏,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师”。三年后,当我终于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成为像舅舅那样的好老师。

事非经过不知难。真正做了教师才发现,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做好的。几十个性格各异、精力旺盛的孩子,要花多大气力才能让他们的心凝成一股绳?原来,总是“乐呵呵”的舅舅和那一个个比二十分钟还要长的“五分钟”之间,有着如此独特、深刻的联系。

当下的教育形势,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更加忙碌、琐碎、繁杂……班主任们早就会唱:“来得最早的人是我,走得最晚的人是我,负担最重的人是我,工作最烦的人是我,压力最大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我也纠结,彷徨,甚至后悔。

庆幸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太过根深蒂固。每每沮丧之时,舅舅“乐呵呵”的神情总会浮现在我眼前,如洪钟般的声音总会在我耳边回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于是,每每学生沮丧之时,我也会笑着告诉他们同样的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只要是我班里的学生,都会对这句话烂熟于心。

 

人生是最好的榜样

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漫步在靖江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老人,他们伸展着四肢,有跳舞的、散步的、打羽毛球的、打太极拳的……老人们的闲情逸致和优雅动作,经常引得路人驻足观看,也让不少年轻人羡慕不已。

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走在靖江农村的田头,目之所及,总会看到一群在田间劳作的老人,他们或锄草,或播种,或收割,有的忙得背上湿透了仍不肯休息,直至把活做完,才长吁一口气,用毛巾擦一把汗,坐在田边捧起茶壶,一咕咚喝下去,再扛起农具走回家。回家之后,或许等待他的又是另一种活儿。第二天,第三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是在农村的外婆家长大的,隔壁的张奶奶已经八十几岁了,满头银发,但神采奕奕,精神矍铄,每天把家里的活儿做好了就到田间去忙活,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如今,每次我们回到乡下,去向她问好的时候,她总是满面笑容,一脸的皱纹常常笑成了花。不一会儿,她就会上门“回访”,送过来好多东西,蔬菜、水果、豆类……说是这些东西新鲜,城里买不到,你们收下,她高兴着呢。每次,我们都不好意思不收。

“奶奶,您老好休息休息啦,别整天忙活啦!”有一回,我这样对奶奶说。

她却爽朗地大笑:“我身体硬朗着呢!我把家里、田间的轻活儿干好,让他们年轻人安心工作,我这也是运动,锻炼身体呀!这不,还呼吸了新鲜空气呢……”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照在张奶奶古铜色的脸上,很美很美。

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日子,同样的“运动”,城市与农村却在上演着不同的情景,诠释着不同的人生。

孰好孰不好?没有比较,也无需比较。

城市也好,农村也罢,运动也好,劳作也罢,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为,便活得有意思,有底气,如此才不辜负自己。

我们呢?

教师的工作其实是经常重复的,每天不外乎备课、上课、批改做作业、组织学会参加活动……

心理学中有“磨道效应”的说法:如果我们十年中有九年都在重复第一年的工作和经验,那么尽管走得很久很累,却始终走不远。惯性是最可怕的。当你习惯了机械和琐碎,你会认为生活原本就是那样的,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你,也会是机械而琐碎的。

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面对的是鲜活而年轻的生命。学生需要从我们身上看到生活的丰富,感受世界的辽阔,领悟人生的智慧,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一个陀螺般枯燥乏味又辛劳的人生。

比起一位对工作废寝忘食、对学生呵护备至的老师,今天的孩子更想看到的,大概是一位鲜活、自在、胸有丘壑的老师,能让他们跳出眼前的苟且,看到诗和远方——

于城市,享受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在乡村,坐拥小桥流水麦浪滚滚的淳朴宁静;见得到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看得到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即使景色凋零,也能怀一副“留得残荷听雨声”“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心境,笑对人生。

身教永远比言传更重要。你的人生,才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不惮以最大的善意

那年我教四年级。

一天课间活动时,纪律委员晓彬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随即其他孩子也围拢过来:“老师,不得了啦!”

“哦,发生什么事啦?”我抬起头,微笑地看着他们。

“小海在走廊里对女生大胆地说‘我喜欢你’呢……”

“哦,老师知道啦!”我觉得这些孩子真可爱。

“老师,他还抱女生,有时还亲女生……女生说他是流氓,都不愿意和他玩了!”此时,我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小海平时活泼大方,对班级活动非常热心,一有空就喜欢跑到老师身边和老师聊天,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有爱心。应该说,这个孩子内心很纯净。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来?

按下心头的慌张、恼怒,我在心中细细分析起来:究竟是早熟、盲目模仿,抑或是其他原因?比如家庭……

下午,我连着接到三位家长的电话,全是“举报”小海的。其中一位家长态度强硬地说:“老师,如果这个学生再有类似行为发生,我们将不排除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可能……”我告诉家长,一定会慎重处理,便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

课上,课间,我留心观察着小海,却发现他依旧神采飞扬,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想到幼儿园时有此类事件发生,我首先请教了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的回答让我颇为意外:“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是小事。如果过度紧张、重视,反而适得其反,搞不好会害了孩子。”

可是,想到家长的电话,我仍有疑虑。于是,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其中,上海心理学图书编辑陆峥老师的观点令我深受启发。

她说,十几年前,儿童接受的资讯相对较少,而在当下,因为受影视剧里情爱情节的影响,比如男性对女性表达好感通常是送玫瑰花,通常会说I love you”,儿童就会被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所吸引,进而模仿。因此,在面对儿童传递出的这样的信息时,我们并不能用成人世界里的原则来“翻译”。大家与其为儿童的早熟而痛心疾首、忧心忡忡,倒不如想想现在的儿童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指责的不是早熟的孩子,而是无意中过早将成人世界里的资讯展示给孩子的大人。

如此看来,小海的行为应该属于好奇和模仿。

随后,我将小海妈妈请到学校,当面交流。她告诉我,小海小时候由外婆带着,整天在外面玩,特别不怕人,看到的东西也特别多,5岁就开始看爱情电影了……我顿时恍然大悟。

最后,我对这件事采取的处理方法是:大事化小,牵手言和。

首先,不在班级公布这件事。

其次,请几位家长到校当面沟通,同时请小海的家长引导他明白“男女有别”。

最后,举行“班级是个大家庭,相亲相爱家人”主题中队活动,并暗中让中队长安排小海与那三个女生一起表演一个节目。

两个星期过去了,事情圆满解决。小海依然是个乐天派男孩,同年,还在市级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看着小海的乐呵样儿,我每每庆幸:好在自己慎重对待,没有贸然前去质问小海,否则或许就酿成大错,给孩子留下阴影。

孩子毕竟只是孩子,相信他们,不惮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他们,才能与他们共享一方纯净的天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作者简介

 

戎敏,高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乐于阅读,勤于笔耕,一直行走在教育研究的路上,2007年开启探索儿童心灵世界的历程,记录了300多个儿童成长故事,唤醒了儿童的成长内驱力,帮助儿童展示精彩的自我。

近年来,主持省、市多项课题,开设近百场专题讲座。在《未来教育家》《江苏教育》《中国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发表数十篇专题文章,出版个人专著《芬芳曼妙语文路》《且思且行》《唤醒我们的心灵》。

2013年,参与“最美江苏教育人”事迹汇展,被授予“感动靖江教育十大年度人物”荣誉。2014年,荣登《班主任》封面人物,在“全国优秀班主任讲坛”发表近6000字的专题文章。2015年,获评“泰州市十大阅读典型”,被聘为“泰州市教育大阅读导师”。2016年,荣任“书香马洲阅读推广人”。

《江苏教育报》《新华日报》《江苏科技报》《泰州日报》,以及泰州电视台、江苏教育新闻网等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有关先进事迹。

 

 

序言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各种不如意:学生不听话,教学任务重,评比赛课忙,琐碎事情多,等等。可是,有一些老师不同,很少从他们那里听到抱怨,而多是教育的美好:学生的可爱、教学的趣味、新鲜的教育故事,以及关于教育的思考、领悟和收获等。这些老师风格各异,却有一个共性——无论工作如何忙碌,遭遇何种磨难,都始终保有一份平和淡然,并始终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得其乐。

戎敏老师,要算其中一位。

她说:“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看戎敏老师的文字,觉得很美;见到戎敏老师本人,觉得很美;跟戎敏老师谈话,也觉得很美。这种美发自内心,在她的眼里,美的事物无处不在——

城市很美,因为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诸如与学生一同郊游,与家长的偶遇、少时的回忆、乡村的故人……都能带来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启迪,如同一部鲜活迷人的教材。

校园很美,因为传达室的师傅会积极帮助寻找丢失的邮件,图书室带来无上的精神慰藉,更有远道而来的同仁交流交心……在这里,用眼看到的是束缚和琐碎,用心看到的则是感动和收获。

教室很美,因为角落里有一座“图书漂流站”,黑板上有一个“每日推荐”栏;所有的“硬件”如电风扇、电视机等都有孩子们自己的故事,所有的“软件”如班规、制度等都是师生共同的约定。

学生很美,因为老师愿意给学生最大的信任,向学生伸出的手不会急着收回来,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问题每每怒火难抑的时候,总是及时在心里“刹个车”,留足缓冲的余地;因此,“当你离开原来的班级,那群孩子却仍然对你依恋不舍,每每看到你都要兴奋得不得了,你会由衷地感到快乐和幸福,你会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彼此眼中的美好”。

课堂很美,因为这个课堂只属于老师和学生,而不属于展示和评比;这里的快乐来源于文本与心灵的碰撞,而与精美的课件、积极的发言、热闹的合作无关。

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很美,美在真实;教育这份情怀也很美,美在真心。

“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这句话昭示了教育的正确态度。其实,教育最美之处,不仅仅在于收获了最美的学生,更在于收获了最美的自己。归根到底,这是心境的问题。心境需要岁月的打磨,但更需要坚守一颗最简单的教书育人之心。往深一层来说,这也是智慧的问题。智慧的老师善于发现周遭的美好,并从美好的事物中汲取力量,从而拥有强大的心理和饱满的精神,自然也就更容易摒弃厌倦、愤怒、郁闷、不平等负面能量,正视失败并从中挖掘经验教训,以积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享受生活,直面教育,成全教育。

你所站的高度决定了你的视野: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就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因为戎敏老师坚定地认为“我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所以城市和学校、教室和课堂、学生和家长才愿意反馈同样的美好,回报同样的善意。一饮一啄,自有因果,这是世间的真实,同样是教育的真实。也因此,这本书才拥有了真挚而感人的力量,才具有了强大的说服力。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在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教书。关键在于,你愿意吗?

谨以此与诸位教育同仁共勉。

是为序。

 

赵国忠

201612

 

(赵国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教育》执行副主编,《未来教育家》江苏编辑部主任)

 

 

媒体评论

 

她是光明的使者,让阅读像繁星一样,闪耀在一个又一个校园,照亮着一片又一片夜空!她是智慧的行者,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孜孜以求,言传身教,带领孩子们去寻找“最美好的世界”。她是执着的学者,诠释着读写结合、教学相长的奇妙境界。她是一粒种子,播种着一个愿望,收获着整个春天。

——泰州教育局颁奖词

 

她用一颗火热的童心和智慧的爱心对待学生,注重育人技巧,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教育行为滋养孩子的心灵。

——《靖江日报》

 

“珍视每一朵花,不要莽撞地碰落了它。”戎老师这样说。她也这样做到了。二十多年来,她以一位师长、一位母亲的心,去呵护每一株幼苗的成长。

——王海霞 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副主任编辑


联系方式

  1. 李老师:17532028959
  2. 刘老师:17330255908
  3. 地址:河北省定州市香江大厦
  4. 网址:www.boyuanjiahua.com

版权 © 河北博苑佳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遨游网络